绘就水乡公园城市新画卷 -尊龙凯时贵宾会
本报评论员
良好的人居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营造干净、整洁、舒适的城乡人居环境,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获得感、幸福感,更是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,大力推进“美丽城镇”与“和美乡村”建设的重要抓手。3月1日,我市印发《2025年“清洁天门”工作方案》,每月第一个星期一开展“清洁天门”活动。3月3日上午,“清洁天门”活动正式启动,市四大家领导与市直单位机关干部、志愿者一道,冒雨来到天门河沿岸,参加“情系天门河·守护幸福源”主题活动。这一场景,释放出全市以环境治理为抓手,推动城市品质提升、增进民生福祉的鲜明信号。
环境治理,是城市发展的“必答题”。天门河作为天门人民的母亲河,承载着历史记忆与生态功能。此次“清洁天门”活动从天门河畔拉开帷幕,既是对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践行,也是对群众关切的积极回应。活动明确“一年大变样、两年全域美”,并通过每月集中行动形成长效机制,凸显了治理思路的系统性与持续性。从主次干道到背街小巷,从河道沟渠到闲置空地,这种全域覆盖治理模式,正是破解“脏乱差”痼疾、建设“美丽城镇”与“和美乡村”的关键路径。
全民共建,需凝聚治理的“向心力”。活动中,“志愿红”与干部群众忙碌的身影,构成了最动人的风景线。环境治理非一日之功可成,更非一人之力可为。市委书记纪道清强调“上下联动、齐抓共管,提高群众参与率”,其深意在于打破“政府干、群众看”的困局,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,带着群众干,激发群众内生动力,实现从“要我做”向“我要做”深度转变。
长效治理,是考验定力的“硬功夫”。文明习惯的养成和群众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,需要大家共同努力、持久用力。此次“清洁天门”活动的另一亮点,是将环境治理与河湖长制、林长制等既有机制深度融合,既避免重复投入,又形成治理合力和制度保障,坚决杜绝走过场、浅尝辄止的形式主义行为,确保有力有效、持续推进。
“清洁天门”既是一场环境革命,更是一次心灵洗礼。让我们以开展“清洁天门”活动为起点,从现在做起,持续用力,久久为功。当每一个犄角旮旯都整洁有序,当每一条沟渠河道都流淌清波,这座千年水乡将以美好环境回答时代之问:最美的风景,不在远方,就在我们亲手建设的家乡!
扫描二维码
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